018月27号上午,一张浦东新区三桥小学的招生公示,把家长群直接炸懵:“一年级仅招22人,分5个班,配23名老师。”平均一个班4个娃,老师比学生还多,网友们当场给起了个外号——“史上最豪横一年级”。02有人羡慕:“这得是皇家私塾吧?一个娃配一个老师还带替补!”也有人吐槽:“这不是明目张胆浪费教育资源吗?”更多的家长心里咯噔一下:“连上海都招不到娃了,我们这代到底还要不要生二胎?”03先说学校。三桥小学不是村小,就在浦东内环旁,对口的小区房龄20年左右。过去,谁家孩子能挤进去,家长都要摆酒庆祝。今年却画风突变——招生老师挨个打电话求登记,最后只来了22个娃。校长在家长会上说得直白:“我们也想开一个班,可老师没法裁,只能把22个人拆成5个班,让每个人都有课上。”一句话股票配资网站大全,道尽了公办学校的无奈:学生可以少,老师一个也动不了。
04再说片区。三桥小学所在的这块地方,两年前还是热闹的动迁基地。老房子推平后,年轻人拿着补偿款去了更靠近市中心的新盘。留下的,大多是老人。晚上七点以后,小区里黑灯瞎火,婴儿车几乎绝迹。社区卫生院给出的数据更扎心:今年上半年,整个街道只发了17张出生证。学校招不到娃,其实只是最后一环。05老师们现在怎么上课?家长现场拍的视频里,一节语文课上,老师提问,3个娃齐刷刷举手,第4个娃东张西望。老师干脆走下讲台,一对一辅导。体育课更夸张,22个娃直接在室内篮球馆跑圈,回声嗡嗡的。音乐老师弹着钢琴,下面4个娃唱得再大声,也盖不住空荡教室的回音。有老师苦笑:“上课像开家长会,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放。”06最焦虑的,是那22个孩子的家长。一位妈妈说,她本来想给孩子转学去更大的学校,可一看这师生比,又犹豫了:“老师比学生多,娃一咳嗽,三四个老师围着递热水,这待遇以后打着灯笼也难找。”另一位爸爸担心:“孩子天天跟同龄人接触太少,会不会变得不会打交道?”他们自发建了群,周末轮流把娃凑在一起上“社交补差课”——其实就是一起到商场里的游戏厅玩。大人坐在外面刷手机,心里却五味杂陈:“我们小时候挤破头进好学校,现在好学校求着我们进。”
07
教育局的回应很官方:“片区内只有22名适龄儿童,学校按规开班,后续会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师资。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老师不会马上调走,娃也暂时不会并班。家长们心里清楚,只要明年还是20来个娃,三桥小学迟早被“优化”。要么和别的学校合并,要么直接关闭。有家长已经开始打听学区房怎么脱手:“真到那时候,房子还卖得掉吗?”08写到这里,我忽然想起一个细节。公示栏旁边,贴着孩子们画的“我的理想”。其中一张画了个大肚子妈妈,配文:“我想有个弟弟,这样教室里就能多一个人。”童言无忌,却像一根小针,扎在所有大人心上。我们总以为孩子不懂,其实他们都看在眼里:教室空、小区空、街道空。空的不是座位,而是下一代的人气。0922个娃、23位老师、5个班,这串数字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大城市的另一面:高楼越多,新生儿越少;学位越金贵,越没人来读;政策放开二胎、三胎,可年轻人连一胎都犹犹豫豫。不是不想生,而是生不起、养不起、卷不动。当“招不满”从上海开始,下一个轮到谁?
10放学铃响了,22个娃背着几乎一样的新书包冲出校门。门口除了保安,只有零零散散几个老人。如果明年、后年还是22个、20个、18个……那今天的豪华一年级,终将成为历史里的一个注脚。而我们这些大人,又能为孩子把教室填满做些什么?
【感谢关注,本文为个人见解,图片皆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】
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